企业内训师怎么“训”才有效果?

2022-11-17 17:38:054262

如今企业内训师的培养俨然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寻求改革全新发展方向的路径,与企业的自身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优秀的企业内训师能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及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一些刚入职的从业人员,初入新的环境,需要时间适应,一些高危行业,如危险化学品企业、煤矿、建筑施工行业、烟花爆竹行业就会让内部老员工带新员工,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师父”,“手把手”传帮带徒弟,对其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及现场实践指导,使新员工尽快融入新的工作岗位。我们熟悉的“师带徒”制度,就是最初的企业内训师的体现。


如今,很多企业的内训师培养还只停留在初始阶段,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暴露出“有心无力”窘态。


师资力量薄弱


这是绝大部分企业的通病,目前很多企业没有专职的内训师,大多是有经验的老员工兼职,并且大多是“义务”培训,无法激励老员工认真对待,老员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使培训流于形式。投入不足和不成体系,大大限制了内训师的成长和发展。对内训教育师的培养可以根据企业从业人员教育状态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要求内训教育师应具备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


内训师流于形式


优秀的内训师在企业任职时限上不得低于五年,只有拥有足够的资历,才能更了解企业的基本安全生产状况,特别是企业培训教育实操。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部分企业忽略内训师培养建设的重要性,从业人员教育流于表面,轻视培训,在不得不进行培训教育的前提下,随意调配企业相关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教育成效性不足,从业人员的自我发展停滞。





内训师自身更替困难


知识的储备需要时间和主动性,内训师需要保持不断学习提升,提高自身能力。内训师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是专业能力范畴,因对内训师专业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内训师专业知识的分类主要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类。内训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内训师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内训师条件性知识是指内训师所掌握的教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训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内训师能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按照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发挥。


在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发现内训师专业知识具备多种特点,如缄默性、情境性、个体性和理论性、认知性等。长期的教学情境中不断的积累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作为内训师,只有具备实践性知识,才能保证其教学教育能力的发挥,促进自身及员工的发展。从这方面来看,内训师对企业员工的培养过程,实际上也是其不断生成实践性知识、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的过程,也是反思性实践知识生成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