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思维

2023-01-09 14:06:211783


数字化时代,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日新月异的多重变化,企业领导者必须有超前的思维,能够根据未来的市场趋势提前布局,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超前思维不是主观臆断,要求企业家具备足够的知识、经验、信息和思维,立足过去和现在,进而放眼未来,思考采用何种策略进行企业战略布局。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远的经营下去,并且立足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知人善用。田忌赛马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知人善用能让劣势变优势,同样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经营下去,且立足于不败之地,选拔对人才很关键。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说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几乎是对企业选拔人才的精准解读。


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思维,除了要“知人善用”外,还要能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激励企业员工创新,为员工增加进取动力,实现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双赢”。


当今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下新的机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的资源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很重要。


“创新是永远的话题,挑战是我们永远的话题”,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在一场两万人的晚会上,喊出格力对于创新的执着追求。近年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格力,也一直在坚持做“全球首创”的技术研发,努力增强全球技术话语权,让自主创新成为了格力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数字化经济下,传统行业都纷纷面临转型发展,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突破重围,才具备“应万变”的适应能力。而作为掌舵人的企业领导者,更是要随时关注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完善服务体系,这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所在。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应该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也不能永远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否则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


市场千变万化,企业管理者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要把风险纳入战略规划中。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危机管理不仅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提前分析、识别风险,还要求管理者能将这种危机意识灌输给企业员工,让每位员工都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警惕性,在企业上线形成危机文化,才有可能在根本上遏制和处理危机。


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眼前利益很诱人,但是却不能够让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下去。想要企业拥有过更高的价值,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选择长期的赛道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任正非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五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这种“乌龟精神”则是华为坚持长期主义的体现: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不投机、不取巧、不断储存能量,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时,随即能够后发式追赶,然后超越。


长期主义是对企业管理者的自我控制力和忍耐力的考验,找到对的方向,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坚持去做好自己心中认定的事业,攻克一路艰难,长期坚守,方能静待花开。


成功企业家们身上的管理思维总是能给人以启发。阅读企业家传记的过程就好像与企业家对话,他们的创业故事、管理哲学,为正在努力前行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们提供学习借鉴经验,避免走向错误的方向。